當前位置:首頁--專題報道--2015年專題報道--全國農田水利改革現場會--媒體關注
中國水利報:農田水利建設:護衛糧食連年豐收的命脈
  2016-01-06 09:06  

  藍藍的天上白雲點點,綠色的田園渠係縱橫,身著各色服飾的布依族群眾邊采收豌豆尖邊唱著歡快的歌曲,那歌聲盪漾在黔中腹地龍裏縣的山嶺之間。

  這樣的豐收盛景並不鮮見!2015年,我國糧食總産量歷史性地實現“十二連增”,比5年前增産1500億斤,增長率達13.7%。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糧食豐收就是農田水利建設的最好讚歌——“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農田水利發展史上形勢最好、投資最大、發展最快、創新最多、成效最大的五年,灌排骨幹工程建設與配套改造史無前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加速發展,農田水利改革深入推進,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高潮迭起,為“三農”乃至整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夯實水利基礎。

  高位推動 頂層設計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生産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産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提高糧食産能,農田水利是根基。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利作出一系列新的戰略部署,明確一系列新的重要政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作出了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部署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興農田水利,下決心補上農田水利方面的欠賬。國務院每年堅持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中央領導或作重要指示批示或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高位部署推動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建設,“十二五”期間從未間斷。

  五年中,水利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了土地出讓收益計提農田水利資金、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等政策措施,完善了民辦公助、以獎代補、抗旱和節水灌溉機械設備補貼等扶持政策,出臺了金融支持水利的辦法。從2013年起,中央財政從農田水利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對農業灌排工程運行管護費用給予補助,進一步帶動了地方落實工程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

  認識的高度決定行動力度,頂層設計確保有序進行。全國各地每年都會進行會議動員部署,定計劃下指標,定措施明任務。越來越多的省份,不斷總結經驗,因地制宜制定出臺法規制度,細化實化配套政策措施,科學推進農田水利建設。五年間有24個省份出臺了關於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的條例、政府令、辦法等法規及政策措施。市縣鄉鎮更是結合實際,細化實化,有序安排。

  從中央部署到地方行動,從行業主管部門主動謀劃到發展改革、財政等綜合部門縱橫聯動,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工作責任層層落實,成為農田水利建設高潮迭起的發動機、設計師和領航旗。

  兩手發力 投入穩增

  由於歷史欠賬等原因,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加快大中型灌排骨幹工程建設與更新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和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解決好從“中間的N公里”到田間地頭的“最後一公里”問題,資金從何而來?必須政府、市場“兩手發力”、“雙輪驅動”。

  “政府財政的輪子”可謂十分給力。中央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不斷增加中央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對農田水利的投入,並適當提高了中央投資補助比例。據統計,“十二五”期間通過水利口安排的中央農田水利投資達1473.78億元,是“十一五”的3.4倍。各地通過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各項增加投入的政策等,及時足額落實以省級財政為主的地方建設資金,地方建設資金落實率大幅度提升。

  同時,政策杠桿已經撬動“市場的輪子”。水利部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實施細則》,通過投資補助、財政貼息、金融支持、價格稅收優惠,以及探索建立投資風險補償和健全農業節水激勵約束機制等政策措施,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與運營。

  “市場的輪子”用於公益屬性特別突出的農田水利建設,是前無古人的新事物。水利部和雲南省指導曲靖市陸良縣開展試點探索。陸良縣恨虎壩灌區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運營,對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區和有一定經濟回報的農田水利設施,通過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解決田間工程“最後一公里”,形成在雲南乃至全國同類地區可複製、可推廣的農田水利改革經驗。

  四川、新疆等地也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探索搭建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公司,創造“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規模種植、高效益管理,一體多元、公司化發展”等模式,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

  財政投入成倍增長,社會資本逐步發力,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正在形成。

  組織實施 高潮迭起

  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廣袤的農村田野,始終上演著一種感人的場景,冬春農閒時節,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或翻修渠道,或整修山塘,或養護堤防,或清淤除障……

  這就是火熱的冬春農田水利建設。每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會組織廣大幹部群眾開展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過去是人山人海的群眾運動,不僅是農民參加勞動,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市縣鄉鎮幹部,總是熱火朝天,幹勁十足。在長期的農田水利建設組織過程中,我國已經初步構建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農民參與、社會協調的農田水利工作格局,每年一到農閒時節,農田水利建設大會戰已經成了我國鄉村特有的風景線。現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難以看到幹部群眾人山人海的聚集勞動,取而代之的是各類大小機械施工,只有在不適合機械化施工的地方偶爾可見較多的人群勞動。但是,農田水利建設的工作量、資金投入、施工標準一點也沒有降低,而且還逐年增加,效果更是成倍提升。五年間,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勞工日182億個、投放機械14.64億台(套)、完成土石方539億立方米,分別是“十一五”的1.3倍、3.7倍和1.9倍。

  如果説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那麼,灌排骨幹工程就是“大動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則是深入田間的“毛細血管”。

  近五年的中央1號文件4次提出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分別安排投資496億元、107.13億元、102.78億元完成了344處大型灌區、643處重點中型灌區和25個省份184處大型灌排泵站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尼爾基水利樞紐內蒙古灌區、黑龍江“三江平原”灌區、青海湟水北幹渠扶貧灌溉一期等24處新灌區開工建設。

  各地以縣為單元,集中連片、整體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五年間,小農水總投資達1 590億元,實施1 600個縣次的重點縣和256個縣次的項目縣建設,新建、改造小型水源工程62萬處,新建、維修渠道46萬公里。

  新疆輪臺縣小農水重點縣受益群眾吾買爾·尕依提説:“項目的實施將為草湖鄉農牧民打開致富之門。”

  湖南省桂東縣文昌村村民郭益高和鄉親們告別了育秧和灌溉時節的“爭水”糾紛:“現在好了,各家稻田水源充足,鄉親們一派和睦等豐收。”

  輪臺縣、桂東縣的變化是農田水利惠澤民生的縮影。“十二五”期間,全國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 5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8億畝,新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約500億公斤。

  在廣袤的平原鄉村,在貧瘠的山間谷地,農田水利建設的火熱場景還在繼續,年復一年,高潮迭起,機械轟鳴,這就是希望的田野……

  節水灌溉 增産增效

  在遼寧朝陽北票市哈爾腦鄉新亭村,村主任曲正榮在玉米地裏笑得合不攏嘴:“多虧了這幾年國家幫助我們搞節水滴灌,今年這裡的畝産仍可達900公斤。這麼旱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收穫,節水滴灌真的很了不起,我們非常滿足。”

  2015年遼沈大地出現了63年來最嚴重的夏旱。一根根細小的滴灌管帶,成為百姓與旱情抗爭的最有力武器,也成為農民增産增收、告別“望天收”的“法寶”。

  “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是水利針對糧食穩産增收給出的解決之道。

  2012年,《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對推進節水灌溉發展農業節水,進行了頂層設計。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和不斷加大投入的情況下,我國節水灌溉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採、南方節水減排等行動全面實施。新疆、黑龍江、河北等地探索出大田作物膜下滴灌、大型噴灌機組灌溉、管道輸水、IC卡智慧管水等技術模式。內蒙古通遼市等地,通過大規模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減少了地下水的開採量,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實現了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

  “十二五”期間,我國凈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9 000多萬畝,形成年節水能力15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由2010年的0.50提高到2015年的0.535。節水灌溉成為農業穩産增效的根本之策。

  創新管理 長效運行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大規模建設的背後,誰來管、怎麼管成為首要問題。

  安徽在定遠、懷遠、廣德3個省級試點縣推行“兩證一書”制度(確定産權主體,頒發工程所有權證;落實管護主體,頒發工程使用權證;明確各方責任,簽訂工程管護責任書),有效解決了“八小”水利工程缺管護組織、缺管理人員、缺管護經費的“三缺”難題。

  在全國100個縣開展的農田水利設施産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分級負責、分類管理有效途徑和模式。目前全國已有近800萬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完成産權制度改革。

  各地共新設、恢復鄉鎮(流域)水利站29 351個,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8.34萬個,組建各級抗旱搶險服務隊1.7萬餘支,農村水利社會化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2015年10月,水利部發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試行)》,建立了小農水工程“用得好、長受益”的長效機制。同時,該文件作為此前發佈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試點)》的補充,使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的測算、預算申請形成了一套完整體系,有利於促進工程持續發揮效益。

  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農田水利建設管理責任制、針對工程建設與管理關鍵環節進行的督導檢查、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的引領整合作用等,無不有力保證了各地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和工程建設進度,促進了各項興水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工程運行管護機制的建立,釋放了水利建設和管理的生機與活力。

  樹高千尺,命在根基;糧産萬擔,脈在水利。回眸“十二五”,農田水利暢通命脈,護佑根基,為糧食産量“十二連增”做出了水利貢獻;展望“十三五”,農田水利建設必將牢記使命,創新發展,為2020年基本建成與全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農田水利保障體系,奮力前行,再譜新篇。

作者:陶麗琴 肖智勇 責編:楊非  
 
 
京ICP備14010557號 主辦:水利部辦公廳 網站聯絡電話:010-63202558
政府網站標識碼:bm2000000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40號
進入無障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