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 規範工程管理
提升服務能力 保障群眾受益
遼寧省水利廳
按照會議安排,現將我省在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解決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等方面的做法彙報如下:
一、完善法規政策
一是省政府頒布《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辦法》《農村水利資産管理辦法》,全面規範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規定從省市縣三級水利非稅收入和土地出讓收益計提資金中,安排20%以上專項用於農村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
二是省編辦等4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全面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理順鄉鎮水利服務站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到村的水管員、庫管員制度。
三是省財政等4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全省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的實施意見》,完善質量監督管理體制,要求水利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100%,施工質量優良率達到50%以上。
二、健全體制機制
一是組建遼寧省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局,負責全省農村水利管理工作。組織廳級幹部包市、處級幹部包縣的60個基層服務組,深入一線指導服務。將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大禹杯”競賽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二是充實完善64個縣級質量監督機構、42個縣級水政監察機構和46個縣級江河公安機構,理順58個縣區905個鄉鎮水利服務站、2956名水利員的管理體制,選聘村級水管員、小型水庫庫管員10798人,將水利管理和服務延伸到村屯、田間和農戶。
三是省市縣三級投入6.62億元資金,用於鄉鎮水利服務站庫房建設和設施配置,905個鄉鎮水利服務站全部建成不少於200平米的庫房,配備技術服務車輛和機泵管帶等設備。省財政投入4.47億元資金,對1.1萬餘處農村飲水等工程進行維修養護;每年落實水管員專項經費7300萬元。
四是開展鄉鎮水利服務站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水利員晉級、水管員和庫管員工資挂鉤;採取現場培訓和視頻授課等方式,培訓水利員、水管員、庫管員3.53萬人次。
三、管理成效顯現
一是完成全省34.6萬處農村水利工程資産登記,建設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組織水利員、水管員、庫管員逐項工程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人。
二是採取質量終身責任制、主要原材料控制、實體工程抽檢等措施,強化施工質量監管。實現全省水利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單元工程優良率75%,被水利部評定為A級。
三是發揮省市縣三級水政監察與江河公安聯合執法合力,查處水事案件5298起,有效維護工程安全穩定運行。
四是在抗禦2013年“8.16”洪水和2014、2015連續兩年嚴重旱災中,全省水利員、水管員和庫管員第一時間上報災害信息到省、傳達調度指令到村,在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