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河湖保護中心開展黃河流域重點河段定向監管及監管機制研究
本站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積極響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紮實推進“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走深走實,按照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提出的“監+管”的理念,水利部河湖保護中心開展了黃河流域重點河段定向監管及監管機制研究。
此次定向監管綜合考慮生態環境、人口密度、砂石資源等因素,結合以往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的實際,重點選取甘肅、寧夏、青海、山西、陜西、河南等6個省區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作為對象,涉及59個河段。河湖中心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使用遙感影像大範圍篩查確定疑似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現場暗訪檢查。期間,河湖中心工作人員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發揚鬥爭精神,擠時間、搶進度、拼質量,克服出行管控、食宿不便、信息不暢等多重困難,完成了17組次定向監管任務,行程12000公里,發現了河湖突出問題370個,堅持督查、督改一體推進,遏制了問題發展勢頭,推動改善了流域河湖面貌。
在推動查、改問題的同時,圍繞定向監管機制研究,河湖中心聯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家團隊,針對不同監管範圍、問題類別、技術精度的監管需求,提出了遙感、無人機和AI視頻等技術組合應用方案,進一步驗證了各類信息技術組合對河湖監管工作的科技支撐作用,初步總結形成了定向監管“發現、反饋、整改、監督、追責”5個機制和“重點範圍選取、監管對象確定、問題線索發現、監管問題處理”4個關鍵環節。
通過開展黃河流域重點河段定向監管工作,持續釋放、傳導了黃河流域“行業強監管”的信號和壓力,督促了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形成了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面。同時,監管機制研究為河湖管理保護工作中開展重點流域、典型河段、問題突出區域的定向監管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