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水資源公報

2001-12-31 00:00

【字體:      打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2001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偏少,時空分佈嚴重不均,繼上年大旱之後全國再次遭受嚴重乾旱,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旱情最為嚴重,給工農業生産和城鄉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注旱情,專門召開會議動員部署抗旱救災工作,受旱地區各級黨委、政府組織廣大幹部群眾奮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災的偉大勝利。

  2001年,中央水利投資401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國水利工作成績顯著,為完成“十五”水利計劃開了好頭。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針指導下,新的治水思路和實踐取得重大進展:以“可持續發展水利”為指導的一系列重要規劃報告編制完成;黃河、黑河、塔裏木河調水得到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廣泛好評;扎龍濕地應急補水工程和“引江濟太”調水試驗工程成功實施;用水定額管理和按水資源承載能力調整經濟結構在一些地方開始實行,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進入實際性操作;水資源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的12個附件及45個專題全部完成並通過專家審查……我國水利事業在新世紀有了良好開端,將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現將2001年的水資源量、蓄水動態、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庫水質等情況公告如下:

  一、水資源量

  2001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612毫米,折合降水總量58122億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4.1%。北方五個流域片(松遼河、海河、黃河、淮河、內陸河)降水量比常年少14.5%,南方四個流域片(長江、珠江、東南諸河、西南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1.0%。在各省級行政區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內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慶、黑龍江、山西、河北;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別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25933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273毫米,比常年少0.8%。北方五個流域片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偏少21.4%,南方四個流域片則偏多3.5%。在各省級行政區中,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偏少4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陜西、湖北、內蒙古;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上海和海南分別偏多71.0%和46.3%;四川省與常年持平。2001年從國外流入國內的水量為31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2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及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共6822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383億立方米;入海水量為1630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1億立方米。

  2001年全國地下水資源量8390億立方米,大部分與地表水資源量重復,不重復的只有935億立方米。將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中的不重復量相加,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6868億立方米,比常年少2.2%,其中北方五個流域片水資源總量4358億立方米,比常年少18.7%,南方四個流域片22510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8%。全國産水總量佔降水總量的46%,平均每平方公里産水量28.3萬立方米。

  二、蓄水動態

  大中型水庫蓄水動態 對全國3057座大中型水庫(大型433座)統計,2001年末蓄水總量1794億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減少195億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長江、淮河和黃河分別減少178、68和22億立方米,珠江、松遼河和東南諸河分別增加46、16和11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蓄水量增減情況是:減少的有16個省(直轄市),共減少蓄水量300億立方米,其中湖北、江蘇和湖南減少較多,分別減少128、51和28億立方米;增加的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增加蓄水量105億立方米,其中遼寧、廣西、廣東增加較多,分別增加25、18、18億立方米;西藏蓄水量沒有變化。

  北方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動態對北方平原69萬平方公里開採區統計結果(青海和新疆缺報),2001年末淺層地下水儲存量比年初減少194億立方米。其中,上升區(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積佔2.1%,儲存量增加7億立方米;下降區(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積佔49.8%,儲存量減少163億立方米;相對穩定區(水位變幅在0.5米以內)面積佔48.1%,儲存量減少38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淺層地下水儲存量較年初均減少,其中河南、河北、安徽和黑龍江減少較多,分別減少44、39、27和21億立方米。

  平原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個省級行政區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簡稱漏斗)進行了不完全調查,共統計漏斗71個,漏斗總面積6.0萬平方公里。2001年末與年初相比,漏斗要素變化情況如下:在39個淺層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8個,漏斗面積增加的有32個;在32個深層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16個,漏斗面積增加的有14個。

  三、供用水量

  2001年全國總供水量556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佔79.9%,地下水源供水量佔19.7%,其他水源供水量(指污水處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佔0.4%。在省級行政區中,地下水源供水超過50%的有河北、北京、山西、河南、山東和遼寧6個省(直轄市),其中河北省高達80.9%。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為150億立方米。跨流域調水情況是:海河流域引黃河水38.7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從長江、黃河分別引水79.6和15.9億立方米,山東半島從黃河引水13.2億立方米,甘肅河西內陸河從黃河引水1.2億立方米,珠江從長江和西南諸河共引水0.8億立方米。

  2001年全國總用水量為5567億立方米。生活用水佔總用水量的10.8%,其中城鎮生活用水(包括全部建制市、建制鎮以及具有集中供水設施的非建制鎮的居民住宅用水和公共設施用水)佔總用水量的5.5%,農村生活用水(包括農村居民和牲畜用水)佔總用水量的5.3%;生産用水佔總用水量的89.2%,其中工業用水佔總用水量的20.5%,農田灌溉用水佔總用水量的62.6%,林牧漁用水佔總用水量的6.1%。與上年比較,全國總用水量增加約70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2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3億立方米,農業用水增加42億立方米。在省級行政區中,用水量大於400億立方米的有新疆、江蘇、廣東3個省(自治區),約佔全國用水量的25%;用水量介於200億—400億立方米的有10個省(自治區),約佔全國用水量的45%;其餘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用水量約佔全國用水量的30%。生活用水佔其總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重慶3個直轄市,工業用水佔其總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慶、江蘇3個省(直轄市),農業用水量佔其總用水量80%以上的有新疆、寧夏、西藏、內蒙古、海南5個省(自治區)。

  2001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為436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當年價)用水量為580立方米。城鎮人均生活用水量為每日218升,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每日92升(含牲畜用水),萬元工業增加值(當年價)用水量為268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79立方米。

  2001年全國用水消耗總量3052億立方米,佔總用水量的55%。各類用戶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消耗量佔用水量的比例)差別較大,全國平均城鎮生活耗水率為26%,農村生活耗水率為87%,工業耗水率為25%,農業耗水率為64%。

  四、江河湖庫水質

  根據2001年水質監測資料,對全國部分河流、湖泊、水庫的水質狀況進行了評價,主要結果如下:

  河流水質 在12.1萬公里評價河長中,Ⅰ類水河長佔5.0%,Ⅱ類水河長佔27.6%,Ⅲ類水河長佔28.8%,Ⅳ類水河長佔14.2%,Ⅴ類水河長佔7.8%,劣Ⅴ類水河長佔16.6%。全國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佔總評價河長的61.4%,比上年增加了2.7個百分點。各流域片的水質狀況是:西南諸河片、內陸河片、東南諸河片、長江片和珠江片水質良好或尚可,符合和優於Ⅲ類的河長分別佔93.3%、91.1%、75.8%、73.7%、70.3%;黃河片、海河片、松遼河片、淮河片水質較差,符合和優於Ⅲ類的河長分別佔43.7%、39.3%、34.6%、26.9%。與上年相比,長江片水質變化不大,黃河片水質略有下降,其他各流域片水質均有好轉,其中符合和優於Ⅲ類水河長佔評價河長百分數上升5個百分點以上的是西南諸河片和珠江片。

  湖泊水質 在評價的24個湖泊中,10個湖泊水質符合或優於Ⅲ類水,2個湖泊部分水體受到污染,12個湖泊水污染嚴重。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情況為:太湖16.5%的面積為Ⅲ類水,75.3%的湖面為Ⅳ類水,8.2%的湖面為Ⅴ類水;中營養水平的水域佔太湖總面積的29.3%,富營養水平的佔70.7%,富營養程度比上年有所減輕。雲南滇池水質劣于Ⅴ類,處於富營養狀態。巢湖東半湖水質為Ⅲ類,西半湖水質為Ⅳ類,東西半湖均處於富營養狀態。

  水庫水質 在評價的182座主要水庫中,有145座水庫水質良好,達到Ⅰ、Ⅱ、Ⅲ類水質標準。在未達到地面水Ⅲ類的水庫中,水污染極為嚴重的劣于Ⅴ類水質水庫有7座。對136座水庫進行了營養化程度評價,處於貧營養狀態的水庫22座,處於中營養狀態的水庫91座,處於富營養狀態的水庫23座。

  廢污水排放量 2001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626億噸(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佔62%,生活污水佔38%。按流域片統計,長江片220億噸,珠江片149億噸,松遼河片59億噸,淮河片56億噸,海河片54億噸,黃河片39億噸,東南諸河片34億噸,內陸河片9億噸,西南諸河片6億噸。廢污水年排放量大於20億噸的有13個省(自治區)。

  (注:《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數據,均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面

訪問量統計 | 排行榜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京ICP備1401055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版權所有  主辦:水利部辦公廳  承辦: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總機:010-63202114  網站聯絡電話: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二條2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bm2000000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40號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