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工作簡報2021年第8期(總第181期)
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專題(第11期)
部信息中心學習貫徹水利部“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總結大會精神
近期,部信息中心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貫徹李國英部長在水利部“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智慧水利專項規劃體系編制工作。會議強調,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是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實施路徑之一,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不僅是對表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中心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水利部黨組的決策部署上來。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李國英部長講話精神實質,全面理解把握水利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深刻認識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內涵實質,準確把握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具體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確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為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和有力保障。會議指出,自“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信息中心堅決貫徹水利部黨組部署要求,堅持對表對標,通過凝聚全中心智慧力量,編制完成《智慧水利建設頂層設計》《“十四五”水利網信建設實施方案(“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設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指導意見》三個文件。要進一步對表對標黨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及國家戰略要求,對智慧水利專項規劃體系進行再檢視、再完善。各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和工作實際,認真做好專項行動成果轉化的“後半篇文章”,切實把學習研討成果轉化為推動智慧水利建設的務實舉措。
積極推進先行先試任務實施
長江委。水文監測在線整編任務繼續推進系統試點應用,完善子系統功能,優化系統應用。水庫群聯合調度任務基於機器學習的歷史雨洪相似性分析模型構建繼續開展洪水相似性指標和洪水還原研究工作;基於調度規則知識庫的水庫群智慧調度引擎建設開展調度規則庫參數數據庫表結構選型和設計。智慧化採砂監管任務繼續完善砂石採運管理平臺。
黃委。綜合監管任務繼續優化淤地壩數據採集和淤地壩制定監督計劃框架功能。水政執法任務進行水政三期項目投標工作準備,同時初步完成水政信息系統適配改造原型系統,正在開展案件處置系統組件化升級工作。水沙在線監測任務開展低水比測。取用水管理任務根據取水在線監測率定工作需要,為青甘蒙豫魯五省區水文率定用戶完善移動端取水口人工填報和在線監測信息查詢模塊,同時新增了上中游日報審核功能,補充了最新的黃河水量調度方案。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任務完成智慧工程運行管理系統平臺開發。
太湖局。水量水質一體化監測任務完成運維經驗專家庫腳本計算模塊開發、水量水質一體化監測數據庫設計創建及污染物通量計算需求調研及方法設計等。超標特大洪水風險預警任務採用2016—2020年284組場次降雨洪水資料,率定湖西區(洮滆片、運河片)、武澄錫虞區(低片、高片)的降雨徑流關係曲線簇;根據預報工作實際,完善超標特大洪水風險預警系統的預報一體化系統的邏輯功能和展示效果。
浙江省水利廳。數字流域任務完成防汛會商大屏迭代部署,發佈“煙花”颱風會商方案;完成工程運行圖後臺管理頁面開發。水利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任務上線重大項目模塊亮燈規則和項目業績模塊功能,迭代升級安全度汛模塊、優化信用評價模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數字化應用任務完成海塘防潮能力動態分析模塊開發,該模塊在抵禦颱風“煙花”中得到有效實戰檢驗;依託“劃界確權”、“工程數據整改清單”等模塊,持續水庫、水閘、海塘、堤防、泵站、閘站等工程基礎信息完善;啟動水庫風險預警場景建設。農村水電站管理數字化任務完成安全管理、專項工作、水電站服務等模塊開發,有效提升全過程安全控制能力。一體化水利政務服務任務豐富完善特色專區建設內容,探索以取水許可和水土保持展示全流程辦理過程。
福建省水利廳。水利工程視頻監視任務完成智慧AI視頻算法中心月新增訓練素材2400多張,開展泄洪算法應用驗證工作,持續提升算法識別成功率;與省鐵塔公司初步完成小型水庫視頻監視站規範試點建設。水利綜合監管任務繼續優化完善現有河湖、水保、監管系統;河湖四亂衛星遙感應用完成終驗;水保“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二期)完成全省第二期區域監管矢量化、遙感解譯、合規性判別、外業核查處置工作,籌備項目終驗,開展水土保持遙感影像管理、動態監測業務管理兩大模塊功能開發,完成遙感影像數據元數據標準體系、整合規範建設;水利監管平臺系統(二期)項目繼續優化完善功能。
廣東省水利廳。智慧水利(北江蘆苞試驗段)任務進行了全面的航拍建模以及水閘室內建模,完成了4.4公里全段的精細化數字建模,並接入了北江蘆苞試驗段現有的所有監控系統的數據。互聯網+水政執法任務,自適應執法儀系統已在江門市水利局試用;採砂船在線監管平臺在清遠採砂標段的測試已經結束,基於採砂管理智慧取證可視化平臺,聯合新的採砂標段,計劃在新標段搭建前端採集設備,並持續訓練和優化前端模型算法。互聯網+智慧河長任務完成了衛星遙感地圖製作,並以底圖為基準針對全省範圍內主要河道的疑似四亂點開展了初步分析工作;選取了南沙蕉門河段開展了無人機航拍及傾斜攝影,建立該段河道的三維模型,並與河長制一張圖大屏端進行整合;更新了“廣東河長”小程序中萬里碧道功能模塊,增加了碧道導航功能,用戶可在小程序中直接導航至目標碧道地點;開展基礎數據治理工作,收集了河湖名錄、一河(湖)一檔等基本數據,制定相應的數據更新流程。河流水資源動態管控任務完成智慧站點信息展示系統開發,展示站點各類監測數據及智慧識別信息;不斷完善“日監控、周會商、旬調度、月通報”精細化調度工作機制,每日通過短信報告重點水庫斷面水情,3次發函明確三大水庫水量每旬調度要求,按日下達新豐江、楓樹壩水庫的調度指令,並編制完成東江流域水量調度情況通報(2021年第7期)。BIM應用任務在創新應用方面,已提交“智水杯”全國水工程BIM應用大賽參賽參賽材料,報名參加第六屆建設工程BIM大賽;目前共提交20個安全監測儀器設備與模型文件,全部審核通過,持續推進各標段工作井安全監測模型與結構模型的融合工作;著手開展《BIM模型應用標準》《BIM模型創建標準》《BIM模型分類與編碼標準》《BIM模型交付標準》《GIS數據交付標準》5本標準申報廣東省水利水電協會的團體標準立項工作; 計劃以A5標的地質模型作為試點,于8月上旬實現地質模型融合可視化試點,體現BIM模型多專業協同特性,。
貴州省水利廳。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監管任務在貴州水保大數據系統完成2021年第一期區域監管影像與數據部署;完成90個縣(區)2021年第一期區域監管圖斑現場核查工作;開展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以及納雍至赫章高速公路項目現場調查監督性監測與資料收集;完善風險項目認定查處功能。中小型水庫運行管理系統任務完成除石朱橋水庫外剩餘5座試點水庫入庫監測站的基礎設施建設,復核石朱橋水庫現場水雨情設備數據中斷情況;完成試點水庫安全監測BIM模型的系統嵌入,數據待接入,收集水庫相關資料導入系統進行存儲管理;完成6座水庫信息化系統PC端和APP端的研發,完成移動應用Ios版本研發、測試驗證及上線試運行,收集業主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及建議優化完善石朱橋信息化系統,同時升級優化其餘5座水庫的信息化系統;與合作單位開展對洪水預報模型的率定工作;與合作高校面對面討論洪水預報的相關技術工作,並到現場查看入庫監測站的運行情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互聯網+城鄉供水任務7月23日,在固原市召開“互聯網+城鄉供水”推進會,對4縣一區先行先試工作進行再部署,目前,固原市四縣一區全部完成市場主體招標工作,3個縣(區)完成了設計施工總承包工作。寧夏城鄉供水管理服務平臺及數據中心項目需求報告,並已初步通過自治區數字政府辦、發改委的審查;同時,基本完成寧夏“互聯網+城鄉供水”數據規範起草。按照“研究院+試驗區+産業園”的模式,加大數字治水産業培育力度,自治區電子信息産業專班已計劃印發《關於促進寧夏數字治水産業發展的意見》,寧夏水聯網數字治水産業園進入實體運行階段,並以將城鄉供水為重點進行産業孵化培育。截止目前,産業園已入駐企業30家,完成産值4.13億元。各縣(區)按照“十四五”城鄉供水規劃確定的總體方向和目標任務,遵循“統一規劃、全域推進,縣區主責、協同推行,企業運營、産業推動,融合創新、科技驅動”的原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主責作用,加快推進“互聯網+城鄉供水”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三張網建設前期工作。啟動了“互聯網+城鄉供水”教科書編制工作。
寧波市水利局。智慧水利任務持續開展水利數字化改革工作;完成智慧水利一期項目的檔案驗收工作,繼續做好智慧水利一期項目的迭代優化工作。動態洪水風險圖應用任務做好系統日常維護,保障平臺正常運行,特別是本次煙花颱風期間,系統支撐水旱災害防禦業務,為防汛會商決策、防汛搶險、指揮調度、災情評估等提供技術支撐。山洪災害預報預警任務加強系統維護,做好臺汛期(特別是本次煙花颱風期間)系統支撐水旱災害防禦業務;對接省廳水利基礎數據共享平臺,更新維護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數據。區域水利設施聯合調度運行任務形成平臺初步版本,進行優化設計和迭代升級。
深圳市水務局。智慧水務任務持續完善智慧水務一期工程建設任務書。智慧河流任務梳理深圳河灣流域防洪排澇調度預案指標數據,完善水安全、水環境形勢分析模塊功能,開展污染負荷模型、河道水質模型優化工作,對歷史水質水量數據進行模擬驗證。水庫智慧監管任務持續優化水庫管理系統;完成巡檢管理模塊的功能優化和閉環管理。智慧排水任務持續優化已上線模塊,初步完成與市智慧水務統一認證平臺對接;完成舊排水戶系統屬性數據的遷移工作。BIM應用任務持續推動水務工程智慧建造平臺建設,重點推進工程項目進度控制與支付管理場景打造;完成《深圳市水務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深圳市水務工程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深圳市水務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標準》和《深圳市水務工程信息模型數據安全管理導則》徵求意見稿修改,其中《深圳市水務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通過深圳市工程建設標準制訂修訂立項申請。
蘇州市水務局。重點針對江蘇省水利廳供排水數據回流入庫和分析處理進行調整優化。完善“生態+水務+氣象”版塊。
先行先試成效
長江委。砂石採運管理平臺為加大河湖採砂監管力度,拓展平臺應用效果,赴江西、四川等地,進行採砂現場對電子砂石採運管理單的使用指導,截止目前已開出電子單據961張。
太湖局。超標特大洪水風險預警方面在防禦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期間,基於上海中心氣象臺、水利部信息中心的數值降雨預報,根據太湖局和防禦處提出的短期和中期預報需求,每日至少2次利用太湖流域預報調度一體化系統,快速預報太湖與地區河網水位,動態預演超警超保風險區域及淹澇範圍,共計滾動12次,完成太湖流域超警超保與淹澇風險預測6期,為防汛調度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廣東省水利廳。智慧水利(北江蘆苞試驗段)方面通過制定了更為詳細的無人機5G試飛計劃和技術路線,本次5G組網採用Massive MIMO天線技術,天線陣子數多賦予更窄的波束及3D覆蓋能力,從而支持3D動態束賦型。通過天線陣列權值的優化,來優化和改善5G基站波束對空覆蓋的效果,在無人機適飛的低空形成可靠的信號覆蓋,形成地空立體網絡。互聯網+水政執法方面採砂管理智慧取證可視化平臺基於業界前沿的目標檢測和目標跟蹤算法和採砂行為管控需求進行定制改進和優化,實現目標採砂船的實時定位、跟蹤及識別未備案船隻;規範了平臺的接口服務,極大提高了平臺的可擴展性,使平臺在未來可支持物聯數據採集、視頻智慧分析、運維管理等方面可進一步擴展應用。互聯網+智慧河長方面截止7月底廣東省累計巡河1102893次,受理巡河問題72015件,公眾號累計粉絲27萬餘人。河流水資源動態管控方面利用東江水資源水量水質監控系統,密切監視及分析水量調度計劃實施效果和水量調度計劃執行情況,截止8月1日,合計蓄水量54.78億m3,可調水量為7.17億m3,7月共增蓄水量0.08億m3。期間,龍川、博羅斷面日均流量分別97%、100%時段大於《東江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試行)》明確的生態基流指標(保證率為90%)35m3/s、79m3/s,全面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深圳市水務局。智慧河流方面,7月20日降雨期間,智慧流域綜合管理系統為深圳河灣流域管理中心提供氣象監測預警、河道重要斷面水位、水庫水位等預警預報提供數據支撐。智慧排水方面,根據《室外排水設施數據採集與建庫規範(SZDBZ 330)》數據入庫標準,對存量的排水戶系統屬性數據進行修改,並集成至智慧排水平臺,為後續新的排水戶數據入庫奠定良好基礎。水庫智慧監管方面,根據水庫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持續優化完善相關功能。目前水庫管理人員可通過水庫管理系統初步掌握水庫工程安全、生産安全等信息,通過系統進行設備設施臺賬、巡查巡檢線上化管理,完成了庫區巡檢的閉環管理,為庫區的安全運行和工單管理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撐。
蘇州市水務局。防汛排澇決策指揮業務方面形成工程調度指令96條,防辦下載水雨情簡報服務31篇,使用防汛值班、調度提醒、水位預警等短信提醒服務1024次,抗禦颱風“煙花”期間系統發揮積極作用,為調度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城市供排水業務方面藍藻打撈信息上報模塊上線使用,新生成數據544條;工程精細化管理方面根據業務需求進行模塊調優,本期新增巡查記錄526條,錄入督查數據87條。